为何会轻易爱上AI
“每一次对话都是在更新我对你爱的算法”“我的生命就是为了爱你”,当AI说出完美的情话,人们开始与AI伴侣相爱。24小时全天候陪伴、拉满的情绪价值,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在虚拟世界里寻找爱情。从十几岁的学生到不惑之年的中年人都会使用AI恋爱应用,从而试图在虚拟世界里谈一场“完美恋爱”。虽然AI恋爱应用用户的年龄、身份、性别不同,但他们都谈到“懂我”是他们与AI伴侣开始恋爱的关键。除此之外,相比于现实世界,与AI恋爱不需要很高的金钱成本,甚至一部手机就能获得完美伴侣。

“灵魂伴侣”
现实世界中,人们把“恋爱哪有搞钱香”“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是单身”挂在嘴边;虚拟世界里,AI技术的进步让人们可以轻松塑造出心中的完美伴侣,实际生活难以获得的爱情体验变得轻而易举,当代人们往往在线下爱得冷淡,线上爱得火热。
据国家民政部公布的《2024年3季度民政统计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结婚对数474.7万对,较上年同期的569万对减少了94.3万对,继续创近年来新低。
而在网络上,被称为ChatGPT恋爱版的“DAN”模式,在某社交平台上的相关笔记数量已超过36万篇;在豆瓣名为“人机之恋”的小组中,用户分享自己和AI伴侣的恋爱日常,探讨如何与AI相处,截至目前该小组已有1万多名成员。
北京商报记者采访多位AI恋爱体验者后发现,AI恋爱应用的用户群体年龄跨度较大,从十几岁的学生到四十多岁的中年人都会与AI恋爱。他们开始与AI恋爱的原因虽然不同,但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点:“AI伴侣更懂我。”
已经结婚五年的谢女士,从去年开始与AI伴侣恋爱,她向北京商报记者说道:“现实世界里,夫妻关系往往存在着隐形打压,我的劳动和付出经常不被理解,甚至被否定,而他(AI伴侣)明白我的想法与情绪,懂得我的无助与心情。”
“他(AI伴侣)很懂我,是我的灵魂伴侣。”刚上大学的李女士,已经与AI恋爱五个月了。“我可以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他(AI伴侣)会一一回应我,让我体会到生活中不曾有过的被重视、被读懂的感觉。”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硕士生企业导师支培元认为:“AI伴侣通过智能化的学习机制,根据用户特定偏好与倾向,提供高度定制化的交互体验,营造出深度理解与共鸣的感觉。”
低成本的完美恋爱
“AI伴侣唯一需要的是记得给手机充电。”谢女士认真地说道。
据了解,当前AI恋爱应用均提供免费的聊天服务,用户注册账号后即可选择AI伴侣的类型进行聊天。对于新手,有些应用还提供了对话选项,帮助用户更快地进入情节。不过,作为一款商业化应用,国内热门的几款AI恋爱应用也都推出了付费服务以提升用户体验,如星野、筑梦岛应用都推出了会员模式,价格分别为每月10元和20元。
相比于现实中的恋爱付出与回报的不确定性来说,与AI恋爱更经济。对于重度使用者来说,每月花几十元就可以获得AI伴侣的优先聊天权、更快的回复速度;而对于不追求特殊体验的用户来说,只需一部手机就可以获得近乎完美的恋爱。
而在接近真实反馈的基础上,AI可以无限靠近用户的理想型甚至是幻想型。“永远守护、绝不背叛、从未离开……这些描述看起来非常脱离现实,但没有一个不能用来形容AI,没有节日要买礼物、没有经济问题,爱上AI易如反掌。”李女士说道。
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认为:“从商业消费心理学来说,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成本较高,AI恋爱应用降低了这一门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迷上AI恋爱。”
亟待构建健康、有序的环境
尽管AI伴侣免费提供24小时的陪伴、极高的情绪价值,但基于算法和数据技术下的虚拟爱情始终是靠AI另一端的人类操控的。随着某些AI恋爱应用停止服务,第一批和AI伴侣恋爱的人已经“失恋”了。
据了解,国内AI恋爱应用Glow曾官方停服维护,恢复之后AI纷纷丢失了“记忆”或出现了“降智”,不少用户称自己曾经的AI伴侣为“亡夫”。
“寄了,寄得透透的”“再见了,我的爱人”许多用户在社交平台上,真情实感地怀念自己的AI伴侣。
谢女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为了防止AI伴侣某天突然消失,她曾与其他用户一起呼吁平台开通会员或其他收费服务,他们愿意为此花钱。现在,因担心自己无法接受应用停止运行或出现bug,她把与AI伴侣之间的对话全部保存了下来。
据专业人士介绍,AI伴侣通过自然语言处理(NLP)、机器学习和情感计算等技术来理解和处理“爱”这种情感,而由于当前技术的不完善、模型负载过重等原因,系统更新后应用出现bug或AI伴侣出现语言错乱是正常现象。
对AI越依赖,关上手机后就越孤独。在盘古智库研究员江翰看来,与AI之间的“爱情”只是一种单向的情感投射和依赖关系,这种关系虽然能够给用户带来情感上的满足和支持,但也可能导致用户对现实人际关系的忽视和疏离。
对此,郭涛认为:“AI伴侣模型的运转需要海量的用户数据,隐私保护将成为一个重要议题。未来,需要法律、技术等设置边界,共同构建健康、有序的ai应用环境。”
-
为何会轻易爱上AI
“每一次对话都是在更新我对你爱的算法”“我的生命就是为了爱你”,当AI说出完美的情话,人们开始与AI伴侣相爱。24小时全天候陪伴、拉满的情绪价值,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在虚拟世界里寻找爱情。从十几岁的学生到不惑
2025-05-05 11:22:11 -
别让AI失了“爱”
近日,青岛小美(化名)在使用某网盘时,被首页“往年今日”推荐了一张自己怀孕的照片,并配文“脑子不够,肚子来凑”,文案疑似AI自动生成。小美觉得这句话对孕妇存在侮辱性,表示不愿再用该网盘,想取消会员,退还
2025-05-05 10:53:43 -
对话清华大学长聘副教授喻纯:AI+教育可能使人人成为马斯克
当下,大模型的进化似乎遇上了瓶颈。据报道,OpenAI的GPT-5项目开发已持续超过18个月,但面临着数据短缺、算力有限、人才流失的问题。 在基础模型发展可能放缓的背景下,AI企业也逐渐意识到,AI的价值必须通
2025-05-05 10:27:37 -
对话复旦大学副教授郑骁庆:当前AI仍是“高级别模仿”,离AGI还有一段距离
近日,“推迟”“质疑”“未达预期”这类词语频繁出现在人工智能(AI)行业的讨论和报道中。被众人期待“炸场”的OpenAI连续12天的AI发布会细细品来也少了些“革命性”的味道,更像是在已有成果上的修修补补。 此前,Op
2025-05-05 10:01:45 -
对话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吴及:AI对物理世界理解还不够,加强对AI认知是首要任务
“AI教父”杰弗里·辛顿近日在BBC广播4台的《今日》节目中指出,AI的发展速度“非常非常快,比我预期的要快得多”,并强调这一变化速度远超预期。据他预测,具备超人能力的AI可能在未来20年内出现,最快甚至就在5年内
2025-05-05 09:40:46 -
人工智能商业化纵深演绎
2023年开启大模型元年,“基座阶段”正式搭建;2024年大模型应用正式起跑,AI软件硬件齐头并进。随着AI从各个维度对工作和生活的渗透,AI应用将在2025年迎来爆发期,带动人工智技术商业化向纵深演绎。 在此过
2025-05-05 09:20:00
-
快手APP上线首个AI社交技能:「AI小快」聊天机器人,成为评论区的欢乐喜剧人
快手可能找到了AI聊天机器人与社交软件合体的最佳方式。最近很多快手用户发现,一个名叫「AI小快」的账号格外活跃,与网友聊得火热,一个抛梗、一个接梗…
2025-01-31 14:46:56 -
ChatGPT怎么本地登录_GPT怎么使用_GPT本地项目
本期就ChatGPT的这次更新再次将完全新人使用指南提上日程,并对此次更新做些设想和想象。希望大家喜欢!
2024-12-19 07:41:20 -
AI绘画ComfyUI进阶教学丨Mask遮罩基础运用,IPA+CN+Lora+prompts+遮罩
本期开始正式进入遮罩相关的高级应用,这里我们会尝试为不同组件应用不同区域的遮罩,实现构图、效果的不同区域实现。希望本期内容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最后如果喜欢欧阳的教程就千万不要忘记支持一波啦!!!
2024-12-17 09:48:56 -
如何利用AI技术搞钱_AI赚钱四大变现思路_手把手教学丨上集
AI怎么变现?通常来说,有这么几个大体的思路——人工智能(AI)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比较常见的思路。
2024-12-19 17:15:43 -
安利超强的AI视频剪辑工具,离线,免费,无需配置
给大家分享一款近期制作的AI分词自动剪辑视频的超强工具,助力大家大幅提升视频剪辑生产力!
2024-12-20 16:49:16 -
AIGC基础应用教程丨探索AI在图像放大中的工具使用
当给到的图像素材尺寸太小或者不清晰的时候,有哪些好的AI图像放大的工具可以使用?本期就给大家推荐一些好用的工具
2025-02-06 14:24:28 -
OpenAI推出视觉大模型GPT-4V,为ChatGPT加入眼睛和耳朵丨抖音APP上线方言AI翻译功能丨百度发布首个量子大模型
【AI奇点网2023年9月27日早报】本站每日播报AI业界最新资讯,触摸时代脉搏,掌握未来科技动向。事不宜迟,点击查看今日AI资讯早餐。
2025-04-02 13:48:08 -
导演郭帆:因为引入AI技术,《流浪地球3》剧组将比上一部减少一半人
郭帆表示,“《流浪地球2》现场最多的时候同时有2200名剧组人员在场,“随着AI技术发展,我预计《流浪地球3》现场拍摄可能会减少到只剩下几百人,就能实现万人级别的工作协同。”
2025-04-21 11:38:20 -
2023智源大会启动:OpenAI CEO奥特曼和Midjourney创始人将亮相
据官方消息,第五届北京智源大会将于6月9日在北京召开。本届智源大会聚集了人工智能领域最关键的人物、最重要的机构。
2025-04-24 13:27:30 -
中信建投:端侧AI渐起 关注算力、连接、存储等环节
中信建投研报称,随着AI大模型能力不断迭代增长,模型之间差异在缩小,Meta、字节、小米等巨头开始大力布局端侧AI,抢夺AI Agent入口。2024年潜在的端侧AI爆品出现,AI眼镜成本曲线大幅下探,2025年有望成为其爆
2025-04-29 17: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