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清华大学长聘副教授喻纯:AI+教育可能使人人成为马斯克
当下,大模型的进化似乎遇上了瓶颈。据报道,OpenAI的GPT-5项目开发已持续超过18个月,但面临着数据短缺、算力有限、人才流失的问题。
在基础模型发展可能放缓的背景下,AI企业也逐渐意识到,AI的价值必须通过具体应用才能实现。

受访者供图
2024年12月,谷歌在ai应用层发布了“为新智能体时代构建的下一代模型”Gemini 2.0Flash,还推出了多款AI智能体。OpenAI也计划在2025年1月推出代号为“Operator”的AI智能体产品。
未来,AI应用将迎来哪些机会?中国的AI应用发展处于什么样的水平?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喻纯。
喻纯表示,尽管AI赛道聚集了大量企业,但目前缺乏真正打动人的产品,主要问题在于,AI技术与人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他认为,中国在AI应用层有很大的优势,擅长“从1到10”,但原始创新能力(“从0到1”)还有待提高。
他认为,AI在教育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因为教育本身就非常个性化,而AI有潜力对被教育者因材施教。往后每个人都有机会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领域成为“马斯克”。
喻纯的研究方向是人机交互,已在人机交互领域高水平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包括12篇CCF(中国计算机学会)A类会议的最佳论文(或提名),并先后获得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阿里大模型青橙奖等。喻纯的研究还受到华为、腾讯和阿里等企业的支持和认可。目前,多项研究成果正在转化过程中。
“原始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NBD:目前国内有大量企业加入AI赛道,但为什么鲜有实现盈利的商业模式?
喻纯:我觉得现在缺的是真正打动人的产品,而不是说消费者没有需求。当前在应用层面,大家似乎普遍遭遇到瓶颈,关键问题在于AI技术与人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许多产品的研发都是从技术出发的。然而,技术在一头,人的需求在另一头,很难对齐。这种情况下,做出来的东西就离一款真正对人有价值的产品还存在距离。
AI应用最后到底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或者落地的路径是什么,不是只靠训练大模型就能解决的。如果不从人的需求出发,我觉得是很难做到的。
真正的应用是什么呢?是技术能够融入人的生活里面,真真切切产生价值的应用。比如,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就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它的整个方法论是从人的需求出发的。
现在既懂AI又懂产品的人不算多。这需要企业去组建交叉背景的研究团队,确保既能充分理解人的需求,又能在机器技术层面做好。以计算机的诞生为例,当时的科学家团队就是典型的交叉团队,里面既有数学家,也有心理学家。
另外,我们的原始创新能力也有待提升。大家都显得颇为急躁,更倾向于追求短期成效。这也就导致了“国外有什么,我就跟什么”现象的出现。
如果说在应用层面比拼的话,中国有很强的优势。但如果OpenAI等国外企业在底层实现突破,做到其他人完全做不了的东西,而我们不能快速跟上,那将造成很大的困境。
美国在“从0到1”(即原始创新能力)上比我们做得更好,但国内很擅长“从1到10”。那么,是从0到1的突破重要,还是从1到10的扩展重要呢?这也很难说。
人人都可能成马斯克
NBD:随着AI在垂直领域的深化应用,您认为哪些行业会最先受益于个性化智能服务的提升?
喻纯:我认为,教育行业会是最先受益于个性化智能服务提升的行业之一。教育本身就非常个性化,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兴趣和思维习惯。
从需求层面看,每个孩子实际上都需要多位老师的关注和指导。这些老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还需要深入理解孩子当前的能力水平和情绪状态,从而真正激发孩子的全部潜能。然而,在现实中,由于资源有限,一位老师往往需要面对多名学生,孩子们的个性化需求很难被满足。因此,我认为当前教育领域对个性化的需求非常迫切。
此外,教育本身是关于知识的,知识基本又是通过语言就可以表征,而这正是大模型所擅长的。如果能够利用AI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路径曲线,并结合项目式学习(PBL,一种通过实践解决问题来学习知识的方法),将是教育领域个性化应用的一个好方向。
在AI时代,教育依然是国家的根本。如果每个人都能借助AI去学习、去成长,培养更强的独立思考能力,或许未来人人都能成为马斯克。
马斯克的成长之路,既受内在因素的影响,也离不开外在条件的助力,比如他的家庭背景以及外部环境的激励,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这个人。AI能以更低成本为人们打造这样的成长环境。如此一来,每个人都有机会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成为各自领域的“马斯克”。
NBD:具体来看,“AI+教育”将会有哪些应用场景?
喻纯:AI在教育中的应用场景有很多。在学前教育阶段,也就是孩子在3~6岁的时候,会面临着语言启蒙、情绪管理等多方面的教育需求。这些其实都是需要有更高级的智能参与进来的。不过,这种智能的参与,并不意味着它可以完全取代父母的角色,我们希望能够把家庭教育专家的能力AI化,其形态可能是平板电脑或者其他新型设备。这样,AI能够协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孩子的行为,并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指导。
在K12阶段,仅仅通过考试成绩去评估学生的能力显然是不够的。即使在考试结束,学生知道哪些题目答错,但也并不能确保下次就能答对。这主要是因为,每个人的知识建构过程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我们对个体的思维过程缺乏深入建模和分析。然而,如果我们引入AI技术,比如通过AI与学生的对话和提问互动,我们就能更清晰地洞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基于这些信息,我们可以为学生构建更加精确的学习模型,从而在进行辅导时更加有的放矢。这样一来,学校就能提供更加个性化、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而在高等教育阶段,即使是学习同一事物,不同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目标也可能各异,AI可以通过项目导向学习和个性化学习路径,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效果。
构建智能体个性化能力
NBD:您认为未来AI的能力将如何进化?有哪些发展方向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喻纯:今后,大模型的边界感会越来越弱。这意味着,ai助手将不再局限于特定的A设备或B设备,而是成为一个无处不在的伙伴,它能伴随我们穿梭于各种场景,实现全场景的无缝连接与交互。
另外,若AI要真正服务好个体,就必须对每个人进行深度个性化理解。那么,如何实现这种个性化构建呢?单纯依靠网络上的数据是远远不够的。关键在于AI在与人的互动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对个体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关于个性化,我觉得目前讨论得还不够多,大部分工作是基于公开数据集。最后真正要解决从通用性AI到个性化AI,就需要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这非常重要,也是很有挑战的事情。
如何实现人与智能体之间自然且低成本的互动,同时构建起智能体个性化的能力,是未来终端设备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我们称之为“交互式学习”,让机器在与人的交互过程中学习,将其广泛的能力细化为个性化的涓涓细流,最终汇聚并服务于每个个体。
-
对话清华大学长聘副教授喻纯:AI+教育可能使人人成为马斯克
当下,大模型的进化似乎遇上了瓶颈。据报道,OpenAI的GPT-5项目开发已持续超过18个月,但面临着数据短缺、算力有限、人才流失的问题。 在基础模型发展可能放缓的背景下,AI企业也逐渐意识到,AI的价值必须通
2025-05-05 10:27:37 -
对话复旦大学副教授郑骁庆:当前AI仍是“高级别模仿”,离AGI还有一段距离
近日,“推迟”“质疑”“未达预期”这类词语频繁出现在人工智能(AI)行业的讨论和报道中。被众人期待“炸场”的OpenAI连续12天的AI发布会细细品来也少了些“革命性”的味道,更像是在已有成果上的修修补补。 此前,Op
2025-05-05 10:01:45 -
对话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吴及:AI对物理世界理解还不够,加强对AI认知是首要任务
“AI教父”杰弗里·辛顿近日在BBC广播4台的《今日》节目中指出,AI的发展速度“非常非常快,比我预期的要快得多”,并强调这一变化速度远超预期。据他预测,具备超人能力的AI可能在未来20年内出现,最快甚至就在5年内
2025-05-05 09:40:46 -
人工智能商业化纵深演绎
2023年开启大模型元年,“基座阶段”正式搭建;2024年大模型应用正式起跑,AI软件硬件齐头并进。随着AI从各个维度对工作和生活的渗透,AI应用将在2025年迎来爆发期,带动人工智技术商业化向纵深演绎。 在此过
2025-05-05 09:20:00 -
诺奖得主阿西莫格鲁:世界需要一个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议程
如果将AI用于自动化,它将取代劳动者;但如果用它来为劳动者提供更有用的信息,它就能增加对其服务的需求,从而提升他们的收入。 这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困惑的时代。我们不仅要应对流行病、气候变化、各主
2025-05-05 08:52:58 -
广东:人工智能赛道跑出“加速度”
机器视觉检测、AI大模型研发、被数字人准时“叫醒”……在制造业大省广东,人工智能正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千行百业,绘就智慧生活新图景。 日前,在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大会上发布的《2024年广东省
2025-05-05 08:26:17
-
快手APP上线首个AI社交技能:「AI小快」聊天机器人,成为评论区的欢乐喜剧人
快手可能找到了AI聊天机器人与社交软件合体的最佳方式。最近很多快手用户发现,一个名叫「AI小快」的账号格外活跃,与网友聊得火热,一个抛梗、一个接梗…
2025-01-31 14:46:56 -
ChatGPT怎么本地登录_GPT怎么使用_GPT本地项目
本期就ChatGPT的这次更新再次将完全新人使用指南提上日程,并对此次更新做些设想和想象。希望大家喜欢!
2024-12-19 07:41:20 -
AI绘画ComfyUI进阶教学丨Mask遮罩基础运用,IPA+CN+Lora+prompts+遮罩
本期开始正式进入遮罩相关的高级应用,这里我们会尝试为不同组件应用不同区域的遮罩,实现构图、效果的不同区域实现。希望本期内容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最后如果喜欢欧阳的教程就千万不要忘记支持一波啦!!!
2024-12-17 09:48:56 -
如何利用AI技术搞钱_AI赚钱四大变现思路_手把手教学丨上集
AI怎么变现?通常来说,有这么几个大体的思路——人工智能(AI)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比较常见的思路。
2024-12-19 17:15:43 -
安利超强的AI视频剪辑工具,离线,免费,无需配置
给大家分享一款近期制作的AI分词自动剪辑视频的超强工具,助力大家大幅提升视频剪辑生产力!
2024-12-20 16:49:16 -
AIGC基础应用教程丨探索AI在图像放大中的工具使用
当给到的图像素材尺寸太小或者不清晰的时候,有哪些好的AI图像放大的工具可以使用?本期就给大家推荐一些好用的工具
2025-02-06 14:24:28 -
OpenAI推出视觉大模型GPT-4V,为ChatGPT加入眼睛和耳朵丨抖音APP上线方言AI翻译功能丨百度发布首个量子大模型
【AI奇点网2023年9月27日早报】本站每日播报AI业界最新资讯,触摸时代脉搏,掌握未来科技动向。事不宜迟,点击查看今日AI资讯早餐。
2025-04-02 13:48:08 -
导演郭帆:因为引入AI技术,《流浪地球3》剧组将比上一部减少一半人
郭帆表示,“《流浪地球2》现场最多的时候同时有2200名剧组人员在场,“随着AI技术发展,我预计《流浪地球3》现场拍摄可能会减少到只剩下几百人,就能实现万人级别的工作协同。”
2025-04-21 11:38:20 -
2023智源大会启动:OpenAI CEO奥特曼和Midjourney创始人将亮相
据官方消息,第五届北京智源大会将于6月9日在北京召开。本届智源大会聚集了人工智能领域最关键的人物、最重要的机构。
2025-04-24 13:27:30 -
中信建投:端侧AI渐起 关注算力、连接、存储等环节
中信建投研报称,随着AI大模型能力不断迭代增长,模型之间差异在缩小,Meta、字节、小米等巨头开始大力布局端侧AI,抢夺AI Agent入口。2024年潜在的端侧AI爆品出现,AI眼镜成本曲线大幅下探,2025年有望成为其爆
2025-04-29 17: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