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正在掏空大脑,思想沦为残废,未来只分AI的「主人」和「奴隶」
我们都爱AI带来的「认知捷径」,但CEOGregShove却分享了他认知滑坡的亲身经历。真正的分水岭不是用或不用AI,而是你选择成为驾驭AI的「驾驶员」,还是被其淘汰的「乘客」。
全世界都为AI疯狂。
短短两年内,近10亿人开始用OpenAI的产品。
这正是硅谷的经典套路:把产品做得足够出色,把价格降得足够低廉,让我们彻底上瘾,然后再琢磨如何赚取数十亿美元。
我们之所以热爱AI,是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认知捷径」。
但……长此以往,这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并非好事。
我们先是让AI接管一些小任务,很快就会发现,它几乎包办了所有事情。
最终,我们将会失去思考能力、工作和未来的机遇。
但这并非无法避免的宿命。
GregShove的故事
一起看来GregShove——Section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的分享。
以下是他对于AI使用的分享:
2023年3月,我第一次使用了ChatGPT。
如今,我每天都在使用ChatGPT或Claude。
AI确实让我的脑力工作变得更快、更高效。
但与此同时,我也在认知上变得越来越懒惰。过去,我必须仔细检查AI生成的草稿。
但现在,它90%的情况下都能给我一份不错的初稿,这让我越来越懒得去检查它的工作。
一年前,我认为未来的职场将分为「用AI的人」和「不用AI的人」。
现在我意识到我错了。五年后,每个人都会使用AI。
届时,真正的分水岭将出现在两类人之间:一类是能够驾驭AI的人,另一类则是将自己的思考完全外包给AI的人。
「思维外包」让思考能力退化?
人类一直在想方设法减轻认知负担。
在书籍普及之前,吟游诗人需要背诵荷**整部《Iliad》。
如今,科技已成为大脑的延伸,帮助我们处理计算、导航和笔记等任务。
但AI与众不同。它几乎能处理任何认知任务,并且让人感觉效率极高。
因此,「思维外包」的开端往往是无意识的。
你让AI帮你起草一封邮件,它做得很好,为你节省了10分钟。
接着,你让它为你制作一份演示文稿的大纲,它也精准地完成了。
渐渐地,你开始用它来处理更复杂的任务,比如制定战略。
你开始依赖AI来完成工作,而你自己的相关技能,也随之慢慢萎缩。
微软和卡内基梅隆大学发布的一篇论文表明,生成式AI会削弱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参考链接:https://www.microsoft.com/en-us/research/wp-content/uploads/2025/01/lee_2025_ai_critical_thinking_survey.pdf
当知识工作者对AI的输出结果充满信心时,就更不愿意动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
信任AI的人,通常会把自己当作AI的事实核查员。但这其中存在两个问题:
我们高估了自己识别AI错误的能力。
想要跳过事实核查的诱惑会越来越强烈。
AI时代的「驾驶员」与「乘客」
在未来十年,知识工作者将分化为两个群体:AI驾驶员与AI乘客。
AI乘客会非常乐意地将自己的认知工作全权委托给AI。
他们会把一个指令粘贴到ChatGPT里,复制结果,然后直接当作自己的成果提交。
短期来看,他们会因为工作速度更快而受到奖赏。
但随着AI在工作中越来越不需要人类的监督,这些「乘客」因为无法为AI的产出增加任何价值,最终将被视为多余的人。
AI驾驶员则会坚持主导和驾驭AI。
他们会将AI的生成内容作为初稿,并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查和修改。
甚至会有意关掉AI,给自己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
从长远来看,这两个群体之间的经济差距将急剧扩大。
AI驾驶员将获得巨额财富,而AI乘客则会沦为可被替代的廉价劳动力。
你的大脑是宝贵财富,切勿荒废!
通过以下方式,成为AI的主人:
从你熟悉的领域开始。在你已经具备专业知识的领域使用AI,并对其输出结果保持批判性审视。
与AI对话,而不是直接索要答案。不要直接问AI:「营销预算该怎么花?」而是给AI提供限制条件、输入信息、各种选项,并与它进行辩论。
保持高度警惕。成为一个积极的参与者,不要想当然地认为AI的输出就足够好。而是去问:「这真的是一个好建议吗?」
践行主动怀疑精神,坚守批判性思维。用你自己的观点不断地探查AI。比如,你可以问它:「这个方案是不是低估了这项投资的风险?」
抵制将「第一稿」完全外包的诱惑。直面空白文档或许令人畏惧,但这是激活你大脑、进行深度思考的关键一步。
做出最终决策,并为此负责。对于每一个中高风险的决策,AI都应该是你的辅助工具,但它不能替你做最终决定。作为人类,你要为自己的决策承担全部责任。
有了AI,你就拥有了一个全天候在线、并且在任何领域都堪称「专家」的伙伴。
但你此刻也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
你将会看到许多同事放弃主动思考,将决策权外包给AI。
许多人甚至直到认知能力已经萎缩时才后知后觉。而到那时,一切都将难以挽回。
不要成为那样的人。利用AI来挑战和强化你的思维,而不是取代它。
为何人们对AI大迁徙心生犹豫
当今顶尖的聊天机器人几乎可以肯定不具备人类那样的意识,但它们的行为却常常酷似有意识。
就像过去的技术变革一样,先行者们不仅是在跨越门槛,更是在定义门槛。
正如电力、互联网或移动计算时代一样,价值往往在早期就向先行者集中,而要求其他人跟进的压力也随之而来。
但这次,至少在三个重要方面截然不同。
首先,AI不仅仅是自动化任务。它开始侵占那些本属于人类的领域,如判断力、语言和创造性表达,模糊了机器与人类的分界线。
其次,人们接纳它的速度超过了理解它的程度。
许多人每天都在使用AI,却仍在质疑是否该信任它、相信它,甚至不完全明白它在做什么。
第三,AI不仅改变了我们做什么,它还重塑了我们如何看待世界。个性化的回复和生成式工具正在瓦解我们共享的认知基础。
我们正处在认知大迁徙(cognitivemigration)的早期阶段。
历史提供了一个隐喻。在《圣经》中出埃及记的故事里,并非所有人都渴望离开埃及。
迁徙,从来都不只是地理或进步的问题,它关乎身份、信任,以及在舍弃已知、奔赴未知时所面临的风险。
认知迁徙也是如此。
如果我们纯粹将其视为一个技术或经济挑战,就会忽略其人性化的轮廓。
有些人会迅速行动,有些人会选择观望,还有些人会质问这片新大陆是否尊重他们所珍视的价值。
然而,无论如何,这场迁徙已经开始。
尽管我们希望设计一条尊重多元认知和工作方式的道路,但这片新大陆的地形,早已被那些行动最快的人所塑造。
认知迁徙,路在何方
未来,一个水管工可能会在业余时间用AI写一本儿童书。
就像工业革命期间机器取代了体力劳动一样,AI正在重塑认知领域的有用、高效或技能的定义。
并且,与其他转型期一样,早期红利往往集中在那些拥有资源、精通技术且灵活应变的人手中,而风险则更多地落在那些适应较慢的人身上。
它不仅仅在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它正在重绘人与机器之间的界限。
早期的技术延伸了我们的体力或加速了信息交流,而AI则直接侵占了判断力、语言和创造力。
它不只是加速认知,它开始执行认知。
AI融入日常工具的速度,远超于监管或公众理解的跟进速度。它如此诱人,以至于许多人在完全信任或理解它之前就开始使用。
或许最重要的是,AI不仅改变我们做什么,还改变我们如何看待世界。
认知迁徙不仅仅是工具的更迭。正如多位科技领袖所言,它的重要性堪比人类发现并使用火。
它可能带来前所未有的富足,提供更广博的知识、更优越的经济条件和更丰富的创意渠道。
但它也可能导向一个反乌托邦式的结局,以财富高度集中、大规模失业和机遇急剧萎缩为标志。
对另一些人来说,这可能是一场被迫的迁徙,其驱动力更多来自经济压力,而非个人选择。
AnthropicCEODarioAmodei最近警告说,AI可能在五年内淘汰半数的入门级白领工作,并将失业率推高10-20%。
如今显而易见的是,AI能力的扩张速度,已经超过了大多数机构或个人的准备速度。
在追求效率的浪潮中,市场的竞争压力很少会等待共识的形成,也很少会带来软着陆。
大迁徙已经开始。
问题不再是它是否会重塑工作、身份和机遇,而是我们是否准备好,去面对它最终塑造出的那个未来。
-
AI正在掏空大脑,思想沦为残废,未来只分AI的「主人」和「奴隶」
AI分化:驾驶员主动驾驭,乘客思维退化
2025-08-18 09:06:03 -
AI「解码」古罗马,重现千年铭文真相,DeepMind新模型再登Nature
DeepMind推出AeneasAI,助考古学家修复解读古代碑文。
2025-08-18 09:05:59 -
超低标注需求,实现医学图像分割,UCSD提出三阶段框架GenSeg
GenSeg三阶段框架端到端生成医学图像及标注,数据需求减至120,性能提升10-20%。
2025-08-17 07:05:47 -
奥特曼曝惊世预言:2035年GPT-8治愈癌症,人类将为算力爆发三战
GPT-5上线引争议,奥特曼预言AI治癌与算力战,OpenAI重奖团队。
2025-08-17 07:05:39 -
物理AI如何变革机器人产业?英伟达与宇树、银河通用创始人闭门会全实录
AI与机器人协同进化,迈向下一个科技时代
2025-08-17 07:05:32 -
奥特曼砍掉GPT-4o引爆AI「戒断反应」,马斯克官宣Grok 4全球免费
这是为了你好!
2025-08-17 07:05:19
-
Stable Diffusion怎么图生图_Stable Diffusion图生图界面介绍
Stable Diffusion 是一种基于扩散过程的图像生成模型,可以生成高质量、高分辨率的图像。它通过模拟扩散过程,将噪声图像逐渐转化为目标图像。这种模型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可以生成具有多样化效果和良好视觉效果的图像
2024-12-30 12:32:26 -
阿里通义听悟启动公测 | 中国AI公司MiniMax获2.5亿美元投资 | 黄仁勋准备访华
【AI奇点网2023年6月2日早报】本站每日播报AI业界最新资讯,触摸时代脉搏,掌握未来科技动向。事不宜迟,点击查看今日资讯早餐。
2025-04-26 12:27:50 -
科大讯飞最新AI PPT产品“讯飞智文”全面测评:借助AIGC的能力,分分钟交付一份精美的年终PPT
不久前,科大讯飞上线的免费 PPT 生成“神器”——讯飞智文,就能极大地提高我们制作 PPT 的效率,将我们从繁杂的 PPT 苦海中解脱出来。
2024-12-13 19:46:47 -
B站发布官方版本的AI视频总结功能:一键生成关键节点时间戳,快速总结长视频的内容梗概
哔哩哔哩(B站)正在官网测试一项 AI 视频总结功能,顾名思义,也就是借助AIGC技术快速总结视频的简介。
2025-03-31 11:16:14 -
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不断提升 注册用户超6亿
工业和信息化部12日表示,截至目前,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的注册用户超过6亿。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 赵志国: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的规模在不断提升,企业数量超过了4500家。完成备案并上线为公众
2025-06-25 11:30:12 -
OpenAI发布GPT-4o mini丨知名大模型迎战2024高考全科成绩出炉丨苹果否认使用未授权YouTube视频训练AI
【AI奇点网2024年7月19日早报】本站每日播报AI业界最新资讯,触摸时代脉搏,掌握未来科技动向。事不宜迟,点击查看今日AI资讯早餐。
2025-01-14 17:45:35 -
微软推出Phi-3-mini迷你模型:苹果iPhone端侧就能运行,38亿参数规模就媲美GPT-3.5性能
Llama 3发布刚几天,微软就出手截胡,发布的Phi-3系列小模型,手机上能本地运行的最佳开源模型,已经做到ChatGPT(GPT-3 5)的水平。
2025-01-31 19:29:08 -
OpenAI高管发内部信:马斯克起诉奥特曼和OpenAI的行为,纯属个人恩怨,他就是不甘心
OpenAI 首席战略官 Jason Kwon 在周五向其在职员工发送了一份备忘录,对马斯克的诉讼在公司内向员工们作出回应。他认为马斯克的诉讼源于个人层面的问题
2025-02-10 12:01:42 -
魅族发布AI操作系统Flyme 10.5:搭载基于Flyme AI大模型的Aicy人工智能助理
2023 魅族秋季无界生态发布会上,正式发布了搭载全新 AI 人工智能助理 Aicy 助手的 Flyme 10 5 系统。搭载了全新的Flyme AI大模型加持的Aicy。
2025-03-26 14:17:19 -
OpenAI视觉大模型GPT-4V可“操作”手机完成复杂交互指令:无需预训练
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无需任何训练,OpenAI的视觉大模型GPT-4V就能直接像人类一样与智能手机进行交互,完成各种指定命令。
2025-03-28 13:5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