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实测各类AI工具:打破“10倍生产力”神话
不会使用AI的工程师就会落后。一位工程师小哥科尔顿・沃奇,说看到这类观点引发了自己巨大的精神焦虑。幸好他是一个持怀疑态度的人,测试完一堆AI开发工具后,发现也就那么回事。
他的文章在Hacker上也引起许多程序员的讨论,互动评论量有600+。
一起来看他的回击。
沃奇小哥平时工作不怎么使用AI,在社交媒体上总是刷到“AI提升10倍生产力”“不会使用AI的工程师就落后了”之类的内容,引起了他对自己专业能力的深度怀疑,让自己陷入了精神焦虑之中。
他自己说,好在自己是个对任何事情看法都持怀疑态度的人,就去把ClaudeCode、Cursor、RooCode和Zed等AI开发工具都试了一遍。
结果发现,AI写样板代码、一次性脚本等,写的又快又好,比如React、JavaScript的基础代码,临时写个ESLint规则啥的。
但是,AI难以理解大型代码库的上下文,就算有很好的提示和文件,让它查找文档或者修复破坏的测试的时候,就总是来回折腾,做无用功。
更严重的是,AI跟不上代码库的标准和工具,甚至会虚构代码库,导致严重的安全漏洞。发现AI存在这些问题后,他也就没那么焦虑了,AI还是需要工程师来引导的。
沃奇小哥说,工程师要学会将复杂任务拆解为更小的单元喂给AI,避免AI在处理长文本(上下文窗口后期)时出现逻辑混乱或“失去理智”的情况。
他还拿ClaudeCode举例子,虽然能自动完成部分任务,但是可靠性不高,不能完全依赖。工程师要学会判断AI何时“跑偏”(输出不符合预期),此时要及时接手,纠正错误或重新引导。
想要实现“AI10倍生产力”,意味着工作流程的每个环节效率都要X10。
举个例子,从产品构思、故事点协商、修复错误、代码审查、等待部署、测试和QA,这些工作过往都需要三个月来完成,有AI了,就能在1.5周内完成?
比如代码审查,需要的工作环节就有:(1)给审查者打标签(2)希望他们能尽快处理(但这会很困难,因为他们显然要审查比以前多10倍的代码)(3)在等待时切换到其他任务(4)看到通知立即回复,也可以在你审稿人当天离线2小时后回复(5)切换回审稿界面(6)阅读他们的评论(7)回应(8)重复操作
但凡有过项目开发经验的软件工程师,都知道这不可能。
除此之外,软件工程开发最终目的是做一个用户喜爱的产品,产品经理要审核、论证开发可行性,要进行用户访谈,同样的,设计师和测试人员也一样要做相应的工作。
这些流程环节要是提升10倍生产力的话,就要招聘10倍的产品经理及相关人员。
除了工作流程上的问题,就算AI写代码效率提升了10倍甚至100倍,但是实际工程师工作核心不是敲代码,而是阅读和思考,比如等待编译、页面刷新或测试运行。
很显然,AI并不会提升这些环节效率。
更不用说AI生成的内容还存在缺陷、虚构甚至低于代码库标准等问题了。而且随着代码库规模增大,AI出现这些问题的频率也会随之上升。
而且,AI还存在过度构建的问题。以上情况发生时,工程师必须得重新提示,或者亲自去修改代码。
回到原点,end。
换个角度,就算熟练运用AI写代码了,存在的问题可能就是工程师习惯性依赖AI,不做深度审查和判断,那代码库规模扩大,问题更加复杂时,工程师就会面临个人的“生产力瓶颈”时刻。
那照这么说,AI在实际软件工程开发中并没有那么强的作用。
真正有用的,还是工程师。那实际工作中有“10倍工程师”么?
根据沃奇小哥的观察,或许“10倍工程师”只会出现在特定情况下,但是他没有见过有工程师能持续完成比普通工程师多十倍的工作量,高级工程师比普通工程师也不过快2倍而已。
总的来说,就是AI工具可以在敲代码、写脚本等具体工作任务中帮忙提升效率,甚至可以是10-100倍生产力提升。
但是,工作毕竟是复杂的,会面临各种问题。比如应用程序太大,无法在上下文中运行,开始出现不一致的显示和功能;网站被黑,要学习保障安全的相关知识等等。
因此程序员们在现实工作中终究会面临回报急剧递减的阶段。
而这些,AI都无法解决。所以是谁在宣传AI10倍生产力神话呢。
或许是刚接触AI的新手,AI帮忙解决某些代码问题就觉得AI好厉害。也或许是AI创业公司的老板或者投资者,鼓吹他们的AI产品。
也或许是,一些AI培训商业机构,称三个月编程训练营就能培养出媲美4年制大学水平的工程师。
更有可能的是,自己的老板,让工程师陷入可能被AI替代的焦虑之中,这样他们就不会辞职、寻找其他工作或要求加薪。
说了这么多,沃奇小哥就是想大家安心,回归理性,别陷在“AI取代工程师”的焦虑情绪之中。
不会AI也没关系,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方式来产出就好了。不喜欢AI,就不要强迫自己去使用;喜欢AI编程,就享受这种感觉和方式。
他还顺带“点”了一下老板们,成为一名优秀的AI领导者,要知道什么:
1、放弃PUA:让工程师们焦虑只会降低工作意愿,这是一种短期思维。工程师们因此发生的技术失误最终还是公司买单。
2、摒弃“10倍效率”幻想:过度追求效率会导致质量低下。工程师和代码库都需要“休息”。(小哥还顺带表扬了自己的公司,说自己很幸运的在一个没有这种问题的团队里。)
3、信任工程师:不要因为工程师没有使用足够的token而责备他们。工程师们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士,如果出现超级惊人的生产力提升工具,他们会主动向领导申请专业版。
为何这位小哥这么在意AI编程工具在工作中的应用。
原来,他自己曾经就是一家开发教育类AI工具公司的联合创始人。
△左一为科尔顿・沃奇2014年,还在普渡大学读大二的科尔顿・沃奇和两位小伙伴一起创办了Mimir,这是一个大学计算机科学课程评分和师生反馈的AI工具,能够帮助教授上传课程大纲和作业、记录工作、评分并与学生互动评论。
到2017年,他们这个产品就有七十所大学使用了,包括凯斯西储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密歇根大学。
同年,他们三人就入选了福布斯教育类30岁以下30强榜单。
这个项目也入选了YCombinator创业加速器,在2019年,Mimir被HackerRank(美国一家知名的在线编程平台)收购,小哥就以工程经理的身份加入,带领团队推进新的项目计划。
怪不得他能从项目负责人的视角出发,对AI在真实工作场景的应用提出这么独到的分析。
话说回来,小哥也是告诉大家,happywork,happylife。
参考链接
[1]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798189
[2]https://colton.dev/blog/curing-your-ai-10x-engineer-imposter-syndrome/
[3]https://www.forbes.com/profile/mimir/?list=30under30-education
[4]https://www.linkedin.com/in/colton-voege-15a039b2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量子位(ID:QbitAI),作者:奕然
-
工程师实测各类AI工具:打破“10倍生产力”神话
工程师科尔顿・沃奇实测多款AI开发工具后发现,AI在样板代码和一次性脚本上表现优秀,但在大型代码库理解和安全漏洞方面问题频出。他呼吁工程师理性看待AI,避免陷入“AI取代工程师”的焦虑。AI生产力
2025-08-12 09:12:34 -
又学会一项人类独有技能,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最新一代Q系列机器人已支持插手机充电线
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Q系列人形机器人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集中亮相。据央视新闻报道,该所研制的最新一代Q5人形机器人已“学会”插手机充电线这一人类独有技能。据介绍,这是Q5
2025-08-12 09:12:31 -
马斯克“邪修” Grok,泰勒·斯威夫特叒成受害者
Grok是想把“擦边”做成生意?
2025-08-12 09:12:28 -
肚子不舒服,吃饭不香?嚼个机器人就好了,什么机器人这么怪啊??
机器人啥都能做!
2025-08-12 09:12:26 -
研究显示OpenAI新模型GPT-5能耗显著高于前代:中等长度回应平均耗电18瓦时
OpenAI发布GPT-5,其能耗问题引发关注。专家指出,GPT-5生成相同文本的能耗可能是GPT-4的20倍,每天处理25亿次请求的能耗相当于150万美国家庭日用电量。AI发展迅猛,但环境成本不容忽
2025-08-11 09:51:07 -
消息称华为即将发布AI推理领域突破性成果:降低对HBM依赖,提升国内大模型性能
据《科创板日报》报道,华为将于8月12日在2025金融AI推理应用落地与发展论坛发布AI推理突破性成果,或降低中国AI推理对HBM技术依赖,完善AI推理生态。华为AI推理成果
2025-08-11 09:51:06
-
本科就在人工智能顶级会议发表论文,他从江大直博香港科技大学
他大一便加入实验室,发表9篇外文论文,其中1篇人工智能顶级会议论文,3篇SCI期刊论文;他还领衔或参与申请2项国家发明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成果转让达十余万元;他还是武汉大学、香港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
2025-05-25 14:42:49 -
AI应用也想玩儿预装了?手机厂商不乐意,只因害怕痛失入口
AIApp会将成为下一个「CarPlay」。
2025-08-03 07:01:56 -
comfyUI系列教程_SDXL完整工作流推荐
本期来跟大家分享comfyUI中 SDXL 的初级和高级多种处理流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12-18 13:21:39 -
国内“AI声音侵权”第一案在京开庭审理:微软、出门问问进入被告席,「AI孙燕姿们」进入司法深水区,要慌了…
12月12日,北京互联网法院首次组成五人合议庭,依法公开审理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微软、出门问问等AI科技企业涉嫌侵权成被告。
2025-02-24 17:58:31 -
AI工具网站全球流量TOP50统计榜单(截止6月):ChatGPT稳居第一,大部分用户仍未深入使用
ChatGPT在榜单中排行第一;位居次席的是一款“主打个性化的AI聊天机器人”的网站Character ai;拿下第三的则是谷歌提供的Bard。
2025-04-01 17:34:14 -
首批ITU-T AICP评估结果重磅发布 | 阿里云人工智能平台PAI率先通过国际标准评估!
随着智能算力逐步取代通用算力成为算力结构最主要构成,传统的通用云计算服务逐步升级成为服务于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发展的智算云,打造集智能算力、通用算法和大模型开发平台于一身的新型人工智能云平台成为云服
2025-05-25 13:06:49 -
张军出席第19届亚太首席大法官会议并作专题发言表示 深化人工智能领域的司法交流合作 努力为人类司法文明进步作出新贡献
张军出席第19届亚太首席大法官会议并作专题发言表示 深化人工智能领域的司法交流合作 努力为人类司法文明进步作出新贡献 当地时间10月12日至13日,第19届亚太首席大法官会议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
2025-06-25 11:06:12 -
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不断提升 注册用户超6亿
工业和信息化部12日表示,截至目前,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的注册用户超过6亿。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 赵志国: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的规模在不断提升,企业数量超过了4500家。完成备案并上线为公众
2025-06-25 11:30:12 -
OpenAI发布GPT-4o mini丨知名大模型迎战2024高考全科成绩出炉丨苹果否认使用未授权YouTube视频训练AI
【AI奇点网2024年7月19日早报】本站每日播报AI业界最新资讯,触摸时代脉搏,掌握未来科技动向。事不宜迟,点击查看今日AI资讯早餐。
2025-01-14 17:45:35 -
OpenAI深夜发动价格战_ChatGPT 4omini价格下跌
GPT-4o mini深夜忽然上线,OpenAI终于开卷小模型!每百万输入token已达15美分的超低价,跟GPT-3相比,两年内模型成本已降低99%。Sam Altman惊呼:通往智能的成本,已变得如此低廉!另外,清华同济校友为关键负责人。
2025-01-15 09:0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