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AI产品,真的有人在用?
两年前,ChatGPT爆火,掀起全球范围内的大模型开发热潮。国内大厂和创业公司纷纷入场,试图在AIGC时代占据一席之地。
如今,各家的产品都已铺开落地,和各行各业紧密结合。有数据显示,中国AI原生应用已经拥有了1.2亿月活跃用户。一大批已经习惯使用AI的人,率先享受到了技术红利。
我们好奇的是,AIGC的风刮了近两年后,到底哪些产品真正融入了用户日常?哪些是真需求,哪些是伪风口?
“定焦One”和多位用户交流后发现,在使用功能上,职场人士最常用AI查阅资料、编辑文档、翻译文本、公文写作、生成图片或视频;在行业上,内容创作、智能客服、营销以及有标准化(SOP)作业程序的场景,运用AI较多;至于具体的产品,在C端,文小言(原文心一言)、Kimi等讨论度更高,在B端,豆包、通义等常被创业者们提及。
不过,尽管AI产品众多,但功能上创新不够,用户活跃度、留存和商业化仍面临瓶颈。AIGC号称是下一代移动互联网级别的创新,却一直未能爆发,业内人士认为,未来能否出现杀手级别的应用,将会是各家决出胜负的关键。
打工人的“救星”
企业职员璐璐平时主要做文稿编辑工作,她常用字节跳动的豆包和腾讯的元宝。最初使用大语言模型是为了完成工作中的一些形式主义的文件,她希望能提高效率,挤出更多时间去做更能提升自己能力的事情。
她发现,使用AI工具的效果很好,“有时候总觉得稿子里的某句话有语病,但我又拿不准,此时把这句话单独摘出来让AI帮忙校对和完善,比自己绞尽脑汁思考或者上网搜索别人的句子要高效得多。”
长期用下来,璐璐的感受是,文字方面,元宝要比豆包更接地气一点,人工智能感稍微弱点。但在作图方面,她更喜欢用豆包,可以有尺寸、风格的选择。
出版行业从业者张清常用AI产品做翻译、整理类工作,豆包、Kimi、通义等工具给她的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
她的整体感受是,这几个产品做翻译类、整理类、搜索类工作都比较智能。以翻译为例,将外语译成中文时,中短篇幅的文章能做到准确、语言通顺,也符合中国人的表达方式,但如果是长篇文章,能感受到是机翻。在中译英的时候,语法很准确,但是一个明显的问题是,AI不懂文化。
张清介绍,比如,中国人在邮件中寻求合作后,会问对方“意下如何,我们可以详细聊聊吗?”这在中文语境没啥毛病,就是一种礼貌的问询,对方可以回复也可以不回复。但是AI会翻译成“What’s your opinion? Can we have a detailed talk?”在英文邮件语境里就会有一种强迫回复的意思,在初期寻求合作会显得很不礼貌。
文化行业从业者张瑞提到的“救星”,则是文小言。
她的工作比较繁杂,除了本职业务之外,经常要写方案、活动总结、学习心得等。她苦恼的是,这类型“杂活”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她的本职工作。
比如举行消防演习、交通安全讲座、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等活动,她所在的机构要求他们活动前出策划方案,活动后出宣传文案,还要交学习心得,日常还要写工作故事、读书笔记等,忙的时候,她几乎每天都有要写的材料,苦不堪言。
她认为大模型最方便的地方在于,定了主题,系统会把该主题下有用的资料都整合好,附有出处,生产的内容也有一定的逻辑。如果是要求比较低的总结和汇报材料,可以直接用,即便是要求高一点的,在AI的基础上做一些修改,也比自己写省事多了,和网络资源的重合率也比较低。
在AI的辅助下,她经常不到半小时就能完成一篇文案。据她所知,年轻的同事们大多都用AI辅助工作,领导对此表示默许。
AI帮人提升了工作效率,但是这样的操作也有隐忧,璐璐最担心隐私泄露的问题。
她提到,为了让AI写出更符合要求的内容,有的时候需要告诉AI很多前提,比如自己的身份、要做什么事情……从旁观者视角看,循着和AI对话的轨迹,很容易勾勒出提问者的画像。“这是我比较担心的,毕竟我不想让同事和领导知道我用了AI完成某些工作。”
创业者的掘金工具
AI产品在C端帮打工人提升效率,在B端则为创业者带来真金白银。
张格源是AI领域的创业者,他主做2B业务,为企业客户做AI数字营销和AI自动化解决方案。
据他介绍,AI数字营销的一项业务是数字人,“有几个客户在做创始人IP,我们通过数字人技术帮他生产大量内容;数字人还涉及到短剧出海,可以通过AI把短剧的声音、字幕、口型翻译成各种语言。”
AI数字营销的第二个业务是文生图。他介绍,“我们所在的云南属于热门文旅目的地,年轻游客的很大一项需求是拍照打卡,我们通过AI**能做出一些有意思的照片,AI**也是我们客户可利用的营销工具。”
AI自动化解决方案是张格源为客户本地化部署的大模型一体机(硬件+大模型软件配套一体的设备),对客户来说,采购这样的一体机,数据资产在自己手里,信息安全有保障。在一体机上,大模型可以将原本的人工业务如公文写作、内容审核等自动完成。
张格源提到,开发这几项业务,用到的工具主要是字节跳动旗下的豆包大模型,以及一站式智能体开发平台Coze(扣子)。
具体来说,Coze有丰富的插件生态以及工作流生态,大量用户在上面开发了bot,“我们基于这些bot,开发了一些MVP(最小化可行产品)级别的产品,再在不同渠道分发,比如交付部署到我们客户的微信公众号、抖音上面去做服务。”
他提到,涉及视频内容时,运用到的AI能力有数字人、语音识别(ASR)、文本转语音(TTS)等。基于剪映、即梦等AI平台能力,可以实现文案生成、文生图、ai音乐、AI视频等内容。
另外,他们常用到的还有百度智能云,它可以根据文本内容,完成视频的自动剪辑画面、配音、字幕等,最终输出成品视频。
这些AI产品的使用,极大地降低了创业的技术门槛。在花费上,张格源透露,他们一年在火山引擎上支付token的费用大概是几万元。
不过,技术进步的另一面是,AI生成的内容也可能被人利用,做一些涉嫌犯罪的事。前不久,“三只羊录音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经相关部门调查后确认,网上流传的音视频为伪造,就是利用了AI声音克隆工具生成假音频,再用视频制作软件合成影像。而这一工具,原本是面向短视频制作者、景区导游解说、地铁语音播报等应用场景。
张格源提醒,AI生成的内容足以假乱真、瞒天过海,需要从业者们谨慎防范。
AI产品,困在哪儿?朝哪儿卷?
目前国内主要的ai应用,有百度(文小言)、字节跳动(豆包)、阿里(通义)、腾讯(元宝)等大厂的大模型产品,也有创业公司“AI六小龙”,业内公认的是月之暗面(Kimi)、零一万物(万知)、MiniMax(星野)、百川智能(百小应)、智谱AI(智谱清言)、阶跃星辰(跃问)六家。
“定焦One”和多位用户交流时,大家经常提到的产品包括豆包、文小言、Kimi等,结合近期“AI产品榜”发布的9月榜单,能更直观地看到哪些APP受到欢迎。
据“AI产品榜”统计,截至2024年9月,国内的AI应用已经有了1.2亿月活跃用户。其中,国内总榜月活(MAU)排名前五的应用分别是豆包、文小言、Kimi、天工AI、讯飞星火。
来源 / AI产品榜
在从业者眼中,市面上各家的AI产品表现各有千秋。
AI从业者致远分析,每款产品的优势都是背后的公司基因决定的,产品背靠的公司所能积累下来的数据,是AI能力的根本。
他解释,文小言依托百度的搜索资料库,在办公文档方面,比如整理资料、做汇报、写文案等工作,表现不错;有阿里系庞大的电商客户的数据,通义千问更擅长电商优惠策略的设计、营销文案撰写,在电商策划运营方式、电商的SEO上辅助商家,另外,围绕电商体系,在生成图片、生成视频方面也更擅长;Kimi在C端用户使用体验上反响比较好,字节系的产品在B端更加丰富。
总结来看,目前应用AI比较多的行业,包括内容领域、智能客服、市场营销等。
另外,带有标准化SOP的一些场景,也会有大量的AI和自动化的能力加持。张格源介绍,在农业领域AI也得到了应用,比如水果采摘以后,有企业做了智能检测的传送带,通过视觉AI去判断哪些水果是残次品,还有农业上的病虫害检测、鲜花的病虫害以及温湿度的监测都可以利用AI的能力。
10月份正好是高通骁龙旗舰芯片发布的时间,小米、vivo、OPPO、荣耀的旗舰手机也会随之发布,张格源预测,AI功能将会是手机厂商的重要抓手和卖点。小米的人、车、家全生态可以基于小爱大模型实现智能化万物互联。OV等厂商也在手机端侧实现给用户的AI辅助功能,例如通话内容总结等。
接下来伴随着手机的AI能力,也许可以实现这样的场景:“我跟客户聊到要去深圳拜访,手机里就能生成明天要去深圳的待办事项,备注目标公司的地址,还可以调动OTA产品去找最合适的机票、酒店。”张格源认为,类似的AI能力,可能是下一步手机厂商的竞争方向。
资深AI领域从业者连诗路认为,大模型应用前景广阔,但企业在获客、留存、商业化,技术发展上面临诸多挑战。
他对比了豆包、Kimi、文小言、讯飞星火、腾讯元宝等产品的留存率后发现,用户下载之后的30日内,使用率大部分都低于1%。而“AI产品榜”8月的数据显示,国内的AI应用,用户每个月平均只使用4.3天。连诗路认为,大语言模型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只是目前的还没有做出杀手级的应用。
另外,今年以来,大模型企业因内卷而打起了价格战,商业化难题摆在了眼前。
最近几个月,字节、百度、阿里云、智谱AI等企业纷纷宣布降低大模型产品和服务的使用价格,不少大模型产品价格降幅达50%以上,有的产品价格降幅甚至超过90%。
连诗路估算,降价后1元钱大约可以买到200万字符,相当于5本《新华字典》的文字量。
有报道提到,今年5月以前,国内大模型推理算力毛利率高于60%,和国际同行基本一致,今年5月各大厂接连降价后,推测算力毛利率跌至负数。
关于“AI六小龙”,连诗路认为,它们受数据和算力限制,进一步拓展比较难。
不过,目前国内的AI发展产品增速和技术创新有减缓,但是产品形态和应用比较丰富和开放,AI的未来仍然可期。
他提到,AIGC上半场是算法工程人员引领团队做数据清洗、数据集、预训练、调优、做基础模型,下半场是要挖掘AIGC的应用场景。AIGC的杀手级应用不再局限于手机、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某一类,而是可以和万物互联,他预测AIGC杀手级应用将在2026年前展现于市场。
-
哪些AI产品,真的有人在用?
两年前,ChatGPT爆火,掀起全球范围内的大模型开发热潮。国内大厂和创业公司纷纷入场,试图在AIGC时代占据一席之地。 如今,各家的产品都已铺开落地,和各行各业紧密结合。有数据显示,中国AI原生应用已经拥有了1
2025-06-26 16:44:40 -
文化、教育与AI的深度融合:博瑞传播与百川智能携手 共建文化
每一次科技变革,都不仅仅是在提升技术的边界,更是在重塑人们的生活方式。未来,人工智能将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与教育和文化的交汇,正是这种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10月10日,成都博瑞传播股份有
2025-06-26 16:20:40 -
WPS AI伴写功能新增添加云文档、网页等参考资料
10月10日,金山办公基于AI Agent(人工智能体)范式驱动的WPS AI伴写功能上新。更新后的WPS AI伴写支持添加包括云文档、网页等参考资料,用户完成标题后只需0 5秒就能理解用户意图并续写内容,当AI生成涉及统计数
2025-06-26 15:56:40 -
人工智能(AI)对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有怎样的影响?
记者11日在采访中了解到,如今,AI不仅可以更加精准筛选简历、匹配岗位需求,还可以开展面试评估,推荐最合适的候选人。这大大提高了招聘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更为企业提供了更加精准的人才匹配服务。 以“颠覆
2025-06-26 15:32:40 -
为什么AI竞争到最后是绿色能源的竞争?
(来源:MIT TR) 我们正处于人工智能未来地缘政治竞争的早期阶段,赢家或将主宰 21 世纪的全球经济。 但人们经常忽略的是,人工智能对集中且稳定的电力的巨大需求代表着扩展下一代清洁能源技术的机会。如
2025-06-26 15:08:40 -
福建省大学生人工智能创意赛结果揭晓
2024年福建省大学生人工智能创意赛暨昇腾AI创新大赛的结果正式对外公布:厦门大学“基于昇腾的中医智能模型训推一体化解决方案”、厦门大学“‘飞云智厦’无人机AI巡检解决方案”、福建理工大学“脑室自动分割与诊断平台
2025-06-26 14:44:40
-
AI换脸工具FaceFusion使用教程_AI换脸工具FaceFusion怎么用_AI换脸工具推荐
之前给大家介绍一个AI一键免费无限换脸的工具,很受大家的欢迎,后边项目被作者关停了,今天分享一款最新的AI一键免费无限换脸工具FaceFusion。
2024-12-24 17:03:15 -
怎么使用通义听悟翻译功能_通义听悟翻译使用方法
通义听悟支持实时中英文翻译。转写语言为中文时,支持翻译为英语;转写语言为英语时,支持翻译为中文。
2024-12-27 14:32:02 -
Music To Image音生图工具是什么_AI音频生成图像工具有哪些_AI音生图工具有哪些_Music To Image怎么用
「Music To Image」是一款AI音频生成图片的多模态转换工具,它的本质生成逻辑是音频→文本提示词→图像。
2024-12-17 00:06:33 -
2D转3D成熟倒计时!2023(最全)AIGC-3D技术总结,一个视频搞懂AI生成3D模型
2023年我们见证了AI生成图像的快速进化,同样在这一年,AI生成3D虽然相对之下默默无闻,但也出现了很多重要的技术,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相信2024年一定会迎来AI生成3D技术的突飞猛进。这个视频我们一起看一下2023年AI生成3D有哪些重要工作,提前了解。为后面的成熟做好准备。
2024-12-18 14:25:53 -
微信AI图像生成表格教程_一键将表格图片转为Excel文档
利用微信的“搜一搜”功能,借助AI成像生成,立马就可以帮你将一张截图或者拍摄的表格图像转为腾讯文档在线表格。
2024-12-23 17:27:21 -
GNU/Linux怎么安装stable diffusion
Stable Diffusion 是一种基于扩散过程的图像生成模型,可以生成高质量、高分辨率的图像。它通过模拟扩散过程,将噪声图像逐渐转化为目标图像。这种模型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可以生成具有多样化效果和良好视觉效果的图像
2024-12-30 16:07:31 -
阿里旗下夸克APP上线“AI学习助手”:内置海量试题,拍照一键解疑,巧用大模型帮助当代学子高效备考、快速进阶
夸克“AI学习助手”采用夸克宝宝的虚拟形象为用户进行题目讲解。基于大语言模型和视觉技术,AI智能讲解能够给用户提供 “考点分析”、“详解步骤”、“答案总结”等详细内容。
2025-02-18 16:08:16 -
中国气象局部署人工智能气象应用工作时强调 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气象业务全面融合
12月30日,中国气象局人工智能气象应用工作领导小组召开2024年第二次会议,听取人工智能气象应用工作进展汇报,审议2025年实施方案和重点任务清单,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局党组书记、局长,领导小组组长陈振林主
2025-05-05 18:20:00 -
利用视觉语言基础模型,AI展现自主搜寻“人工生命”潜力
据日本SakanaAI公司官网最新消息称,该公司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OpenAI以及瑞士AI实验室IDSIA等机构合作,在人工智能(AI)领域取得了一项重大突破。他们开发的新技术首次实现了利用视觉语言基础模型,自动搜索和
2025-05-05 20:06:32 -
人工智能如何与中医药交叉融合?这个中医论坛探讨前沿议题
12月28日,广州中医药大学举行百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百年岐黄 逐梦一流”青年菁英学者论坛。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领导王宏斌介绍,论坛邀请来自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以及动物实验等各领域的杰出青年学者,旨在通过深
2025-05-05 21:4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