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或能开拓出新的诗歌风格
人文学界对AI诗歌的讨论,往往围绕“AI能否写诗”展开。其实,这个问题不难回答。首先,如果将诗定义为真情实感的抒发,那么当前的AI确实无法写诗。因为真情实感意味着拥有心智,这样的“强人工智能”迄今尚未出现。不过,即便出现“强人工智能”,写的未必就是人类可理解的诗。因为“强人工智能”和人类是完全不同的智能体,它甚至可能没有个体意识。就当下的AI而言,其存在形式是整体而非群体——根据冯诺依曼结构,存储器将参数分配给芯片进行运算,然后接收返还的结果。不同的AI之间算法机制不同,如果它们都能写诗,其间的差别将远远大于人类世界中不同语言的诗歌。

观众在第四届消博会上观看AI作诗。新华社发
那么,AI能不能写诗?答案是肯定的。AI完全有可能写出以假乱真的诗。事实上,AI诗歌比其创作的日常语言更容易通过图灵测试(测试是否为人类的语言)。因为后者必须考虑现实经验,在拟真度上有很高的要求。AI没有身体,无法掌握人类的动作顺序,在叙述时难免露出破绽,“具身认知”仍然是AI自然语言面临的难题。诗歌可以回避这一点,因为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其目的主要在于审美而非实用。它可以采用片断化、陌生化的笔法,像“翠萍湿空梁,夜深飞去。雁起青天,数行书似旧藏处”“让她坐到镜中常坐的地方望着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这样的经典诗句,我们就很难用日常的线性时间和因果逻辑去理解,而这样的创作特点恰恰消解了AI面临的障碍。
摆在我们面前的挑战是,如何提高AI诗歌的质量?2018年以来,预训练语言模型BERT和GPT基于Transformer算法取得重大突破。简单来说,其原理是将自然语言转化为向量,根据词语之间发生关系的概率,模仿资料库中的文本。这里就有文本细化的问题。如果文本数量过于庞大,比如以全唐诗为资料库,其中包含了大量相异甚至冲突的风格,AI在学习过程中被不同方向的多力拉扯,写出的诗歌就会平庸驳杂——用文论术语来说就是“缺乏面目”。
要克服这一点,需要对AI进行风格化训练。开发者应通晓诗歌,精心挑选风格相似的诗作为AI学习的素材。仅仅根据时代划分是不够的,诚如钱钟书所说,“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唐人中有开宋调者,宋人中也有承唐音者,开发者需要更加细致的甄别。以目前市面上一个旧体诗AI为例,开发者用晚清盛行的“同光体”进行专项训练,取得了不俗的效果。如以诗人陈三立《夜舟泊吴城》中首句“夜气冥冥白”生成的三首五律诗:
夜气冥冥白,灯光的的红。旅愁缘酒破,归梦为诗穷。路断人行少,川寒鹭语空。苦吟兼怨泣,剖血答天公。
夜气冥冥白,寒云冉冉轻。老怀犹薄醉,暗月已深更。违俗书常卷,怀人梦不成。萧条吟瘦影,起帐觉秋生。
夜气冥冥白,斜阳黯黯红。城衔山落照,树出水生风。芳草王孙外,孤舟客思中。行吟不能寐,烧烛旋书空。
在这些诗中,除少数地方生造词语(“剖血答天公”)、违背日常经验(“夜”后接以“斜阳”),三首诗总体上看来意境丰富,“旅愁缘酒破,归梦为诗穷”“老怀犹薄醉,暗月已深更”等还颇为惊艳。对比陈三立的原作——“夜气冥冥白,烟丝窈窈青。孤篷寒上月,微浪稳移星。灯火喧渔港,沧桑换独醒。犹怀中兴略,听角望湖亭”,这些诗与其已非常接近,充分显示了风格训练的成效。
诗歌创作向来是“在心为志,发言为诗”,那么,ai写诗对人类究竟有什么意义?
通常意义上的辅助功能,AI已进化至较为成熟的阶段。上述提到的AI大模型,已验证“明七子学唐”“同光体学宋”等结论。这意味着以往被认为抽象的文学风格,可以转化为具体的数据参数。更重要的是,对于诗来说,词语的重组往往会生成意想不到的结果,也许AI生成的一些句子,能够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甚至成为诗歌发展中的吉光片羽。早在AI出现前,就有打破人类意图限制创作诗歌的尝试。20世纪初,巴黎的超现实主义者设计过一个名为“精致的尸体”的游戏。参与者在互不知晓的情况下,依据词性随意写下词语,最后组合成句。他们通过这个方法得到的第一个句子是“精致的尸体会喝下新的葡萄酒”(Le cadaVRe exquis boira le vin nouveau),“Le cadavre”在法语中有“喝空的酒瓶”之意,一语双关,颇为巧妙。
事实上,诗歌本身就蕴含着超越人类经验的倾向。俄国语言学家罗曼·雅各布森认为,所谓“诗性”,意味着词语指向自身而非现实。德国诗评家胡戈·弗里德里希认为,诗歌“逃脱人类的中庸状态,背离惯常的物象与俗常的情感,放弃受限定的可理解性,代之以多义性的暗示,以期让诗歌成为一种独立自主、指向自我的构成物,这种构成物的内容只有赖于其语言、其无所拘束的幻想力或者其非现实的梦幻游戏,而不依赖于对世界的某种摹写、对感情的某种表达。”凡此种种,反而契合AI写作的特性。从这个维度上说,未来AI有可能开拓出新的诗歌类型和风格。
-
人工智能或能开拓出新的诗歌风格
人文学界对AI诗歌的讨论,往往围绕“AI能否写诗”展开。其实,这个问题不难回答。首先,如果将诗定义为真情实感的抒发,那么当前的AI确实无法写诗。因为真情实感意味着拥有心智,这样的“强人工智能”迄今尚未出现。
2025-06-30 16:37:50 -
机器写诗只是人工智能写作的过渡阶段
自新一代人工智能问世以来,人工智能在文本生成上取得的进展有目共睹,可以按照人们的要求,完成包括纠正语法错误、摘编文章观点、编制广告文案等多种多样的任务。用人工智能完成故事大纲、背景设定、人物形象等
2025-06-30 16:13:50 -
“AI+生物”成为2024工博会一大亮点
2024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日前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AI赋能生物制造的最新成果成为展会的亮点之一。 据介绍,本次工博会吸引了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2600家参展商齐聚于此,展示包括新材料、智慧能源、工业
2025-06-30 15:49:50 -
以AI技术助力人工智能行业 牛津大学AI技术评估产品亮相数贸会
9月25日至29日,第三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以下简称“数贸会”)在杭州举办。本届数贸会总体架构为“1+8”,即设置1个综合展区,以及丝路电商、人工智能等8个特色数字产业展区,集中展示数字贸易前沿技术应用场景。
2025-06-30 15:25:50 -
运动品牌为争抢年轻人也开始卷生成式AI了
当地时间9月24日,德国运动品牌PUMA(彪马)宣布与谷歌云(Google Cloud)扩大合作伙伴关系,旨在使用生成式AI(gen AI)增强消费者的数字购物体验。 通过该合作,彪马可以针对不同的产品和不同地区的客户创
2025-06-30 15:01:50 -
上海财大专硕培养重磅改革:打造“数字+人工智能”培养新生态
日前,新一批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公示名单公布。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专家核查及评议结果公示》,全国新增83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9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共计新增2755个。
2025-06-30 14:37:50
-
AI换脸工具FaceFusion使用教程_AI换脸工具FaceFusion怎么用_AI换脸工具推荐
之前给大家介绍一个AI一键免费无限换脸的工具,很受大家的欢迎,后边项目被作者关停了,今天分享一款最新的AI一键免费无限换脸工具FaceFusion。
2024-12-24 17:03:15 -
微信AI图像生成表格教程_一键将表格图片转为Excel文档
利用微信的“搜一搜”功能,借助AI成像生成,立马就可以帮你将一张截图或者拍摄的表格图像转为腾讯文档在线表格。
2024-12-23 17:27:21 -
怎么使用通义听悟翻译功能_通义听悟翻译使用方法
通义听悟支持实时中英文翻译。转写语言为中文时,支持翻译为英语;转写语言为英语时,支持翻译为中文。
2024-12-27 14:32:02 -
MJ图片种子怎么获取_MJ图片种子有什么用
AI 绘画,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人工智能进行绘画,是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一个应用场景。其主要原理简单来说就是收集大量已有作品数据,通过算法对它们进行解析,最后再生成新作品,Midjourney是一个由同名研究实验室开发的人工智能程序。
2025-01-02 13:42:19 -
人工智能如何与中医药交叉融合?这个中医论坛探讨前沿议题
12月28日,广州中医药大学举行百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百年岐黄 逐梦一流”青年菁英学者论坛。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领导王宏斌介绍,论坛邀请来自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以及动物实验等各领域的杰出青年学者,旨在通过深
2025-05-05 21:44:51 -
张文宏回应“被AI带货”:已多次向平台投诉
最近,有网友向媒体反映,家中老人在网络卖货视频中看到“张文宏医生”在卖一种蛋白类的产品,老人信以为真,不仅下了单还转发给了很多群。经过记者核实,该视频并非张文宏医生本人,而是利用AI技术合成的。对此,
2025-05-14 09:42:52 -
AI医院离我们有多远?
看病、做检查有机器人导诊;根据检查结果,AI迅速给出诊断意见;手术台上各大医疗机构早已迈入机器人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AI医疗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目前,湖南各医疗机构主要有哪些AI技术,开展
2025-05-16 11:58:42 -
工信部:去年新增独角兽企业中,超半数来自新能源、人工智能等硬科技赛道
近年来,新增初创企业、独角兽企业数量有所减少,风投行业也面临各种挑战。对于创建独角兽企业面临的障碍,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在近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独角兽企业的成长,一方面需要企业自
2025-06-20 12:45:20 -
金融街论坛观察:“AI+金融”在多个业务领域落地开花
中新经纬10月20日电 (李自曼)AI与金融的融合正成为推动数字金融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期间,多位金融界和科技界专家学者、公司高管就“AI+金融”相关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信
2025-06-20 14:21:20 -
新加坡媒体:人工智能时代让中印重新评估彼此
新加坡《思想中国》杂志10月15日文章,原题:人工智能:中印关系中新出现的战略威慑力量?在近日的东亚峰会期间,中印未举行双边会谈。这表明了当前双方战略接触中的信任赤字。然而,双方需要重新接触,特别是在
2025-06-22 15:3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