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何以成为今年诺奖“大赢家”
2024年诺贝尔三大科学奖项中,两大奖项与人工智能研究相关,先是物理学奖颁给了曾获图灵奖的机器学习先驱,紧接着化学奖也将一半颁给了“程序员”。
不仅诺奖得主在接到获奖电话时表示大感意外,就连诺贝尔奖官方也就此发起两起投票,强调人工智能与基础科学的互动。一则是:你知道机器学习的模型是基于物理方程的吗?另一则是:你知道人工智能被用来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吗?
不少人疑惑,人工智能这一近年来才频频进入公众视野的技术热词,何以俘获诺贝尔评奖委员会的“芳心”,并一举成为本年度科学奖项的“大赢家”?
助力解决传统科学方法难以应对的问题
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获奖成果不仅是基础科学的突破性进步,更显示出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基础科学的重要工具。利用这一技术,科学家得以基于此前研究构建新型模型,得以处理海量数据,更新传统的方法,得以加速研究,推动多领域基础科学实现新的进展。
得益于今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谷歌旗下“深层思维”公司的德米斯·哈萨比斯和约翰·江珀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设计的人工智能模型“阿尔法折叠”,人们现在已可以预测出自然界几乎所有蛋白质的三维结构。
另一名对计算蛋白质设计作出突出贡献的获奖者、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的戴维·贝克在谈到人工智能技术时指出,蛋白质结构预测真正凸显了人工智能的力量,使人们得以将人工智能方法应用于蛋白质设计,大大提高了设计的能力和准确性。
人工智能正帮助科研人员解决传统科学方法难以应对的问题。曾作为“阿尔法折叠”早期测试人员的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分子生物物理学教授丽夫卡·艾萨克森说:“我们传统上采用费力的实验方法来分析蛋白质形状,这可能需要数年时间。这些已解析的结构被用于训练‘阿尔法折叠’。得益于这项技术,我们能够更好地跳过这一步,更深入地探究蛋白质的功能和动态,提出不同的问题,并有可能开辟全新的研究领域。”
基础科学与人工智能“碰撞”产生巨大能量
本年度两大科学奖项不仅是对获奖者和他们成就的肯定,更向人们展示出基础科学的深刻洞见与计算机科学创新“碰撞”可以产生的巨大能量。
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约翰·霍普菲尔德和杰弗里·欣顿是两名机器学习领域的元老级人物。他们使用物理学工具,设计了人工神经网络,为当今强大的机器学习技术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相关技术已被用于推动多个领域的研究。
“正是物理学原理为两名科学家提供了思路,而另一方面,研究成果又被用于推动多个领域的研究,不仅包括粒子物理、材料科学和天体物理等物理学研究,也包括计算机科学等其他领域的研究。”诺贝尔物理学委员会秘书乌尔夫·丹尼尔松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在谈到诺贝尔化学奖成果时,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副主任兼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欧洲生物技术研究所主任埃旺·伯尼强调,这一人工智能工具建立在数十年的实验工作之上,得益于分子生物学界内部在全球范围内公开共享数据的文化。
改变科研范式推动突破学术边界
人工智能技术俘获诺贝尔评奖委员会的“芳心”更反映出人工智能与多学科融合,推动科学研究突破边界这一重要的探索趋势。
诺贝尔化学委员会评委邹晓冬表示,技术与基础科学的交叉融合未来将成为常态,而人工智能技术作为这一融合过程中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将推动科学研究不断突破传统框架,实现更加深远、更加广泛的创新。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人们对未来的担忧。诺贝尔物理学委员会**埃伦·穆恩斯说,人类有责任以安全且道德的方式使用这项新技术。诺奖得主欣顿在接受电话连线时也表示,相关技术将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但也必须警惕技术可能构成的威胁。
毋庸置疑的是,传统科学研究的范式正在转换。从问题出发,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寻求解决方案,这不仅将在生物、化学和物理等领域中发挥革命性作用,更将推动众多不同学科的融合,推动科学研究突破边界,并对人类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英国研究与创新署工程与物理科学研究委员会执行**、牛津大学结构生物信息学教授夏洛特·迪恩表示,能在当今从事科学工作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特别是在这些跨学科领域,因为人工智能不仅开始解决真正困难的问题,而且还改变了我们从事科学研究的方式。
正如伯尼所说,“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和技术发展的潜力是无限的——而这,只是一个开始”。
-
人工智能何以成为今年诺奖“大赢家”
2024年诺贝尔三大科学奖项中,两大奖项与人工智能研究相关,先是物理学奖颁给了曾获图灵奖的机器学习先驱,紧接着化学奖也将一半颁给了“程序员”。 不仅诺奖得主在接到获奖电话时表示大感意外,就连诺贝尔奖官方
2025-06-26 13:56:40 -
“AI找人才快了30倍”,猎头也要被AI取代了吗?
随着AI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的拓展,人力资源服务业也正在受到AI的影响 10月11日,以“颠覆还是创新——探讨AI对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影响”为主题的2024年第四季梅园论剑活动在上海静安举办,共同探讨AI对人力资源
2025-06-26 13:32:40 -
超过16万种!我国科学家通过人工智能发现更多RNA病毒
10月9日,中山大学医学院施莽教授团队与阿里云李兆融团队在《细胞》(Cell)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病毒鉴定后,报告了180个超群、超过16万种全球RNA病毒,发现了传统方法未能发现的病毒“暗物质”。
2025-06-26 13:08:41 -
诺贝尔奖将AI for Science推上风口,这个科研范式改变了什么?
在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与化学奖接连发布后,比起这两个领域更兴奋的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从业者与关注者。 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约翰·霍普菲尔德(John
2025-06-26 12:44:40 -
苹果研究人员质疑 AI 的推理能力:简单数学问题稍作改动就会答错
近年来,人工智能(AI)在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其中大型语言模型(LLM)能够生成人类水平的文本,甚至在某些任务上超越人类的表现。然而,研究人员对 LLM 的推理能力提出了质疑,他们发现这些模型在解决简
2025-06-26 12:20:40 -
“人工智能+”步履铿锵 “燃”动产业变革新引擎
当下,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社会生产生活场景,成为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这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在政策部署上,多项针对数字基础设
2025-06-26 11:56:40
-
AI换脸工具FaceFusion使用教程_AI换脸工具FaceFusion怎么用_AI换脸工具推荐
之前给大家介绍一个AI一键免费无限换脸的工具,很受大家的欢迎,后边项目被作者关停了,今天分享一款最新的AI一键免费无限换脸工具FaceFusion。
2024-12-24 17:03:15 -
怎么使用通义听悟翻译功能_通义听悟翻译使用方法
通义听悟支持实时中英文翻译。转写语言为中文时,支持翻译为英语;转写语言为英语时,支持翻译为中文。
2024-12-27 14:32:02 -
2D转3D成熟倒计时!2023(最全)AIGC-3D技术总结,一个视频搞懂AI生成3D模型
2023年我们见证了AI生成图像的快速进化,同样在这一年,AI生成3D虽然相对之下默默无闻,但也出现了很多重要的技术,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相信2024年一定会迎来AI生成3D技术的突飞猛进。这个视频我们一起看一下2023年AI生成3D有哪些重要工作,提前了解。为后面的成熟做好准备。
2024-12-18 14:25:53 -
微信AI图像生成表格教程_一键将表格图片转为Excel文档
利用微信的“搜一搜”功能,借助AI成像生成,立马就可以帮你将一张截图或者拍摄的表格图像转为腾讯文档在线表格。
2024-12-23 17:27:21 -
GNU/Linux怎么安装stable diffusion
Stable Diffusion 是一种基于扩散过程的图像生成模型,可以生成高质量、高分辨率的图像。它通过模拟扩散过程,将噪声图像逐渐转化为目标图像。这种模型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可以生成具有多样化效果和良好视觉效果的图像
2024-12-30 16:07:31 -
阿里旗下夸克APP上线“AI学习助手”:内置海量试题,拍照一键解疑,巧用大模型帮助当代学子高效备考、快速进阶
夸克“AI学习助手”采用夸克宝宝的虚拟形象为用户进行题目讲解。基于大语言模型和视觉技术,AI智能讲解能够给用户提供 “考点分析”、“详解步骤”、“答案总结”等详细内容。
2025-02-18 16:08:16 -
AI周报|OpenAI展示新模型o3;智谱完成新一轮30亿元融资
OpenAI展示新模型o3 当地时间周五,OpenAI在为期12个工作日的新品发布活动的最后一天展示了o1模型的下一代o3,并表示该模型有o3版本和精简版o3-mini。OpenAI会在1月底前正式推出o3 mini,并在之后推出完整版的o3
2025-05-05 22:06:11 -
张文宏回应“被AI带货”:已多次向平台投诉
最近,有网友向媒体反映,家中老人在网络卖货视频中看到“张文宏医生”在卖一种蛋白类的产品,老人信以为真,不仅下了单还转发给了很多群。经过记者核实,该视频并非张文宏医生本人,而是利用AI技术合成的。对此,
2025-05-14 09:42:52 -
利用AI,研究人员可以对单个神经元的行为进行预测
9月11日,自然杂志公布了一项新进展,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利用神经元连接图和人工智能方法,研究人员现在可以做到他们从未想过的事情:无需对活体大脑进行任何测量即可预测单个神经元的活动。 几十年来,神经科
2025-06-24 15:41:22 -
人工智能对学术出版是挑战还是机遇?行业专家来蓉“论道”
新书齐发,大咖云集! 这两天,2024天府书展好热闹! 出版行业的盛会当然也少不了各种研讨会的身影。 10月12日,中国出版协会第二届学术出版年会(2024)在成都举行。开幕式上,中国出版协会副秘书长朱国鑫
2025-06-24 16:05:22